大海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盛唐风流武状元 > 第 135 部分

第 135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嗯……这便好。”

    秦霄将兵符递给了他,又盯着他细细地看了一阵,想再叮嘱几句,又怕自己显得啰嗦了,就没再唠叨,和金梁凤直接下了关,带着本部人马朝营州去了。

    李楷洛站在关隘上看着远去地秦霄,再看看手里的兵符,不由得微笑的嘟嚷起来:“大帅这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对。这叫‘谨慎’,谨慎!”

    秦霄骑在马上带着本部的五千虎骑师走了一阵,遇到墨衣、桓子丹和李为印,四支人马在离营州不远的地方汇合到了一起。天色已晚,大军停住支起了行军帐篷,准备过夜。

    中军帅账里,升起了马粪火堆,温好了一瓮酒。秦霄和金梁凤等人团团的坐在火边,且酌且聊。

    至从离了榆关以后,秦霄心里总有些不痛快。好像有什么事情忽略了,偏偏又细想不起来,一直有些愁眉不展。

    墨衣递给他一杯酒,有些担心的问道:“怎么了老公?哦,大帅!”

    秦霄勉强的一笑:“没事。只是感觉,总有些心事。但一细想,又不知道是什么。金先生。你说,我们这一路来。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东西?”

    金梁凤细细的思索了一阵:“应该没有什么吧?大帅是还不放心榆关么?”

    秦霄缓缓的点了点头:“好像是不太放心。榆关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李楷洛虽然是个能征惯战地老将,对辽东的形势也极为熟悉。可是我看他好像有点漫不经心。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事情可就要大条了。”

    “大帅这些话,也只能在这里说说,不能让别的人听到了。”

    金梁凤说道:“军中的原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帅既然已经将这个重任将给了他。就没理由再怀疑他,或者让别人将他换回来。要不这样吧。大帅另外安排一只人马,在营州与榆关这一带来回的巡视警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也好。反正从幽州到滦河、榆关以西这一带,我们都置下了许多的岗哨和关卡,不靠再多这一处。”

    秦霄说道:“这样吧,明天我们到了营州以后,我就安排左骁卫将军邵宏带本部的一万人马,交替在榆关与营州这一带巡视警戒。”

    “营州的地理和环境,的确是很复杂。”

    金梁凤说道:“他所处的地形,如同一个大葫芦。士护真河与白狼水在营州以西汇成了一个葫芦口地形状。这个口子,就是榆关。而且这个葫芦又没有底。我们的北面,过了士护真河就是契丹,我们的老对手;东面,就是白山黑水间的靺鞨人。这些人,反复无常狡猾诡诈,而且兵力雄厚野蛮好战。所以,营州真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地方。想要重建,先要立稳脚跟。”

    “我已经有了一个设想,关于兵力驻防的。”

    秦霄说道:“这次我总共带出了七万人马,其中五万左骁卫,二万虎骑师。先前在路上与榆关一带,已经撇下了一万人驻防设卡。现在我的设想是,让邵宏本部地万余人,分作几队,轮流在营州榆前这一带警戒;骑曹参将郭知运,率领一万铁骑,在大狼水一带驻防警戒;周以悌,我给你一万人,你去营州以东的辽西县、柳城县东一带屯兵布防。这处地方可就有些重要了,知道么,周将军?”

    “是,末将明白。”

    周以悌站起来来,凛然应道:“末将一定不负所托!”

    “嗯,坐下来说话,还没到发派军令地时候。”

    秦霄冲他摆了摆手,然后看向一边一直安静着的李为印,缓缓说道:“少头领,我也给你一万人马,让你在士护真河南岸驻防,防备契丹人越境来袭。”

    李为印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安静得不得了,几乎没有人听见他说过一句话。此时他有些愕然的转过头来,一只眼睛呆呆的看着秦霄,喃喃道:“你……信得过我?我是契丹人,现在还是契丹的少头领。”

    “我一直都信得过你。”

    秦霄淡然说道:“要不然,你不仅没有可能留在我身边活到现在,更不用说还让你带兵上阵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所以。一些废话也就不用多说了。”

    众人都各自有些惊愕的看着秦霄,李为印更是难以置信地皱着眉头看了秦霄许久,终于低下头去,又默不做声了。

    秦霄对金梁凤说道:“先生以为,我这样地安排合理么?”

    “照大帅这么说,中军虎骑师,应该就是驻扎在营州压阵吧?”

    “是地。”

    金梁凤点了点头:“大的问题没有。只是感觉,这白狼水一带安排下的一万驻军,有些多余。郭知运的这一万精骑,不如将他也调到士护真河一带去。毕竟契丹人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

    秦霄不动声色的简单吐了几个字:“理由呢?”

    其实他心里太明白金粱凤的意思了。白狼水的北面是营州。南面就是大唐的属国新罗、大唐安东都护府治下,是不会有什么敌人地。这一万人留在这里,更显得是个多余。而且,李为印的身份太过复杂,似乎并不太值得信任。如果派个郭知运带一万骑兵从旁监督,或许会更加稳妥。

    秦霄似乎就看到,李为印虽然没有动弹,却是竖起耳朵等着听金梁金梁凤却是微微一笑:“白狼水附近,都是我大唐的领土,不会有敌人来犯。与其让他们虚耗在这里。不如去北面加强防御。”

    秦霄飞快的瞟了李为印一眼,见他并没有表示什么。然后他自己说道:“我这样安排,自然有我的道理。白狼水一带,是天然的好牧草和好农田。几百里牧草,还有我打算在这里开垦的军屯,怎么能少了驻军呢?这一万精锐,我要让他们没一刻闲的。闲时给我在草场上养好马匹。开垦农田;一旦有战事,他们就能飞快的四下驰援。你可别小看了郭知运这个小小地左骁卫骑曹。他一个汉人。能在李揩洛这样的胡人大将军手下做到骑曹参将,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先前我还打算将他调到虎骑师来的,可人家李楷洛还死活不肯放人呢。”

    大家都知道,秦霄这是在转移话题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抹过,让李为印能够安心的带着一万人去戍守士护真河了。这是在向李为印传达一种彻底的信任与倚重。

    金梁凤也自然无话可说了,他道:“看来大帅地设想更加周密合理,卑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等过两日大军和百姓齐集营州以后。大帅就按这个法子发兵部署吧。之前地营州都督府被攻破以后,一直安置在幽州境内的渔阳县。形同虚设。这一次我们听从朝廷的旨意,要在柳城县的营州旧址上重建营州,工程还真是浩大。”

    “工程大倒不是问题。知道人家宋庆礼怎么跟我保证的么?”

    秦霄说道:“他说,只要有饭吃,没敌人来烧杀抢虐,他能让营州的城池一个月内建起来。到时候,我们就能以营州为大本营,在东北这一带扎根下去了。”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金粱凤提醒道:“大帅还记得么?还在去年地时候,朝廷就已经下了圣旨用来招抚渤海国的。这个时候,不正好派上用场么?”

    “是,我没忘,当时还是我去申请来地。”

    秦霄说道:“渤海国的大作荣,被封作了渤海郡王。哼,也算是跟本王平起平坐吧,呵呵!靺鞨人不是一直报怨,想归附我大唐,我们却没有在营州设州县么?现在他们没有推脱的借口了,我看他们会怎么办。金先生,过几天就可以往渤海国派使者了。靺鞨人的部族众多,我们能争取一部,就算一部吧。武周朝时,靺鞨族的粟末部酋长大作荣建立了渤海国,从此也还算老实,一直乖乖的臣服于我们大唐。不过,那些什么黑水部等部族,就有些坏了。上次薛讷在沫河战败,不就是有他们帮腔么?”

    “是的,是有靺鞨族的黑水部骑兵来过,不过,他们没有投入主力战场。”

    金粱凤说道:”

    我们对靺鞨人的了解,还不是太深。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我们没理由怕他们就是了。”

    “怕?”

    秦霄冷笑,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随意的拨弄着火堆,沉沉说道:“现在,应该是他们怕我们了。他们的人再彪悍,也终究是使用石头箭的野蛮人。真要跟我们打起来,一个字,去死!”

    墨衣咯咯的笑了起来:“明明是两个字嘛!”

    三天以后,秦霄带着大部队全部抵达了这个古老的城池——柳城县。这里就是大唐营州的旧址,一个已经很破蔽了的小城。除了城墙残破低矮,四面连门都没有了。城内的房屋也是四下崩塌,杂草丛生,留下了许多契丹人扎过帐蓬的痕迹。这些人,不习惯住汉人的房子,于是全都拆了来建帐篷住。将一个好好的营州城,弄得乱七八糟,残破不堪。

    秦霄也就将就的在城里支起了行军帅帐,点兵发将。李为印、邵宏、周以悌、郭知运都接了兵府,带着本部人马四下布防去了。从河北迁来的百姓,也陆续开到了营州城外,就地建了帐篷生了锅火,绕着城安顿下来。

    足足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秦霄和宋庆礼费了巨大的工夫,才让二十万人勉强在营州四面安顿下来。宋庆礼历来擅长于筑城、开渠、垦荒这些事情。没几天,他就抽递出了五万精壮民夫,凑足了材料和人工,开始建造修葺营州城墙,果然是轻车熟路,十分的地道。

    眼看着工程一日千里,连营州都督府都快要建好了,秦霄心中暗自欢喜。果然,只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营州的城池被整葺一新,变成了一座至少看似固若金汤的要塞。正值春耕,这五万民夫又拿着幽州张九龄送来的种子、农具、耕牛等物,开始在营州白狼水一带开种农田。看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秋天的收成也有希望。

    秦霄已经住进了焕然一新的营州都督府里,倒也还舒坦。不过这一两个月来,东北一带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有些可怕。契丹人、突厥人和靺鞨人,似乎都像是约好了一样,什么事情也不干。秦霄反而有些担心起来,时刻不敢放松警惕。

    就在这天,派往渤海国的使者回来了。不仅仅带回了渤海国回访的使者,还带来了一件,让秦霄十分感兴趣的好东西。

    第六卷 盛世霸图 第435章 漠北剧变

    “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渤海国送给秦霄的见面礼,就是一只海东青!

    秦霄看着那个蒙着黑布套的鸟笼子,大感兴趣,一时将那个戴着虎尾大皮帽的使者都要忘记了。他围着笼子转着看了两圈,煞感兴趣的说道:“这玩艺,是个什么来历,怎么玩啊?”

    “回禀辽阳王。”

    使者开腔说话了,流利的汉话,谦恭的表情和语调,“在我们渤海人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而且这一只海东青,是最珍贵的纯玉爪猛鹰。这种鹰的性子最野,最残暴,甚至可以击毙一只野狼!”

    使者看了秦霄几眼,见他还蛮感兴趣的,继续滔滔不绝还满有些自豪的说道:“这只海东青,是一个月前我们大王的世子亲自用捕鹰网捎捕获的。而且请的渤海最好的驯鹰师驯化过了。”

    “哦,我早就听说靺鞨人擅长玩鹰。说来听听,这么火烈的鹰,就怎么来驯的?”

    秦霄也跟使者拉起了家常,尽量让他感觉自然舒服一些。

    使者也是十分配合的微笑起来,娓娓说道:“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熬鹰’。就是带回家放在熬鹰房将鹰上架,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磨掉野性。叫再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鹰就能听人的吆喝来到猎者的手臂上。最后还要‘勒膘’就是他将它体内的油水刮出,让它饥饿,但肌r强健,便于捕获猎物。训好的鹰就可以到山野之中‘放鹰’了。只要看到了惜物,就可以将蒙在鹰头上的黑布放开,它就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住猎物。然后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吃得太饱,它就懒得再去扑食了。”

    “呵呵,挺有学问的哈。”

    秦霄笑呵呵的招呼使者坐了下来,让人奉上了好酒好菜,招呼他享用。

    一只鹰固然好玩,但更重要的是,渤海人愿意诚心归附了。这才是更好地消息。虽然这是秦霞预料之中的事情,也难免让人高兴。渤海国历为跟大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前不久因为营州失陷。断了与中原的联系。才一直被迫臣服于突原。眼下渤海回归,算得上是一件功德圆满的好事。

    使者是四十余岁的一个汉子,十分的谦虚谨慎,说话时也总是低下腰来。他道:“辽阳王所向无敌威震东北,渤海郡王大乍荣殿下托臣下转达他对辽阳王无上的敬意,并邀请辽阳王殿下。若有空时,一定要赏光驾临渤海国。”

    “好说,好说。”

    秦霞呵呵地笑:“大乍荣殿下实在是太客气了。我们都是大唐的臣子,本就是一家么,不用这么见外。说不定我哪天有空,一拍马就跑到渤海牙帐喝酒去了,呵呵!”

    使者微笑:“臣下代表渤海国。表示无比地欢迎!”

    “来人!”

    秦赏一招手,走进了几个小卒。将准备好地礼物抬了出来:“这是皇帝陛下赏赐的东西,全是宫中用的好货色啊,这些都赠予贵使了。另外还有些东西是赐给大乍荣殿下的,稍后我也会派人一并送去渤海国。贵使回去后,请对大乍荣殿下讲讲,就说本帅也十分渴望能有一天,与渤海郡王同桌共饮!”

    使者看着满箱子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不禁眼睛都有些晃花了,马上欢喜的谢恩。稍后,他又叫了一个同来的渤海男子进来。这个人,就是渤海最出色地驯鹰师,他将告诉秦霄怎么耍这只海东青玩。

    秦霄摆下了一桌好宴,好好的招待了使者一行,至晚方休。这些人退下后,秦霄和金梁凤围着这个小鸟笼看了许久,但也没敢揭起黑布来瞅个仔细。因为这鸟太凶悍,见了生人容易激动暴怒冲撞个没完,说不定就要冲撞而死。

    金梁凤啧喷的道:“海东青,一直就是渤海人进贡大唐的珍品,这一次,居然送给了你。看来,你的名面皮可真是不小啊!这东西虽小,在渤海人眼中却是最英勇最神圣的象征,代表了渤海人最高的敬意你知道么?海东青,那就是白山黑水间地靺鞨人的图腾。”

    “知道、知道。”

    秦霞随意地说道:“就跟我们给人送大熊猫一个意思。”

    “送大熊猫?”

    金梁凤大惑不解。

    秦赏呵呵的笑了起来:“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金梁凤也懒得跟他扯这些没意思的话了,调转了话题说道:“刚刚你在招待渤海使者的时候,幽州押运的粮草到了营州了。而且还带来了几个重大的消息。”

    “哦?”

    秦赏一挥手”快请押粮官进来!”

    “是。”

    金粱凤拱手一拜,然后呵呵的笑:“见了这个押粮官,大帅也应该会高兴一阵才是。”

    秦霄目露惊喜之色:”

    少啰嗦,快去!”

    过了一会儿,一个浑身喷发着虎虎生气的将军闯了进来,大声欢喜的叫道:“末将石秋涧,拜见大帅!”

    “哈哈,是秋涧啊,快起来!”

    秦赏欢喜的上前拉他站了起来:“怎么是你来押的粮呢?伤好了么,什么时候回的东北?”

    “托大帅的福,没什么大碍,早好了。大约一个月前回的幽州。却只是可惜没遇着大帅。”

    石秋涧也满是欢喜的说道:“末将要恭喜大帅,荣晋王爵了!辽阳王殿下,千岁!”

    “呵呵,别扯这些p事,快坐。”

    秦赏拉着他坐了下来,细细的看了他几眼说道:“看来气色还不错。你小子,那么拼命赶着送捷报干嘛?要是累死了,我还不一辈子内疚?”

    石秋涧憨厚的嘿嘿直笑:“没啥,末将也就是太激动了。这一场辽东大捷来得太不容易了。对了大帅,这次末将从长安来,还捎来了皇帝写给大帅的一封密信。”

    “密信?拿来。”

    石秋涧小心的解开胸前的皑甲,从内袋里拿出一份信来递给秦霄:“皇帝陛下说。全是一些家事,让我不要张扬,私下交给大帅就好。

    秦霄拿出信来细细的读,是李隆基的笔迹,末尾没有盖上玉玺,而是署名‘李隆基’。信中说了几件事情:一是他已经派邢长风去江南接李仙惠等人了;二是金仙公主李持月已经离开了少华山回了长安,就居住在新开的‘辽阳王府’里等着李仙惠等人,到了清明一起去洛阳拜祭秋仁杰;三是问秦霄立谁为世子,他打算许配自己的一个女儿给辽阳王世子。

    这三件事情。的确都是地地道道的家事。不过,信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倒是一件重大的国事了:突厥阙特勒发动兵变。已经杀了默啜的儿子、突厥小可汗匍俱和默啜手下的一批元老旧臣,和敦欲谷一起扶植左贤王默棘连登上了汗位,是为‘毗枷可汗’。毗枷可汗谴使求和与大唐修好,朝中的臣子意见不一。李隆基问秦霄:如果与突撅大决战。有几成地把握完全彻底的平定?

    这样地一项重大国策,李隆基以私事秘信地方式送出来,着实让秦霄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

    照这样看来。对突厥是战是和,朝廷里的争论还不是一般的激烈了!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这样地举棋不定,私下里来找秦霄问底细,好做到心中有数。秦霄不禁想道,自己离开幽州一个多月来到了营州这个偏远而又交通不便、消息蔽塞的地方,连突厥发生了那样的大事都不知道。看来尽早地建立起驿站和道亭,很是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