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明宫词 > 第 3 部分

第 3 部分

贺兰氏:(眼盯着李治)快快住嘴吧,你这大胆的罪人,你虽貌似天神,心却比铁石还要坚硬,双目比天地还要幽深。看鲜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柔弱;看野蝶迎风飞舞,我比它们还要纷忙迷乱。看在上天的分上,别再开启你那饱满生动的双唇,哪怕再有一丝你那呼吸间的微风,我也要跌入你的深渊,快快走远吧,别再把我这个可怜的女子纠缠……

    太平懵懂地听着戏文。

    旁白:我并不明白,为什么韩国夫人看到父皇和贺兰姐姐演戏不高兴,我也不懂戏中说的意思。但是,我感到父皇和贺兰姐姐都演得十分投入,好像他们真是那两相恩爱的情人。在我长大之后的日子里,当我也有了爱情的经历之后,我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才体味到父皇和贺兰姐姐的戏词中,倾诉了他们之间的爱恋之情,以及父皇心中的苦闷和哀怨。我才知道他们在偷偷地相爱。这种危险关系威胁到了母亲以及姨妈韩国夫人……

    李治: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

    李治用灼热的目光注视着贺兰氏,口中不断地重复着:随我走吧……

    戏演不下去了,李治把手中的皮影交给了旁边的太监,抓住了贺兰氏的手,贺兰氏激动而又羞怯地听从着摆布。他们朝后面的小门走去。

    台上的皮影消失了,太平惊奇地站起来。

    太平:怎么了?人怎么都摔倒了?父皇呢?

    说着朝后面跑去。

    后面,太监细声细气地继续着下面的戏文。李治和贺兰大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太平:父皇,你们去哪儿?贺兰姐姐,你们去哪儿?

    8韩国夫人寝宫 白天 内景

    韩国夫人病倒了。她满面憔悴,斜倚在床上。李治坐在她的身边,桌上放着一只药盅,他们相对无言。

    韩国夫人凝视李治,眼眶里渐渐有了泪水。

    韩国夫人:(酸楚地)贺兰昨夜伺候得还好吗?

    李治稍许显得慌张,他望着韩国夫人,知道秘密已经不在了。

    李治:还好…

    韩国夫人:能得到皇上的宠幸,也算是贺兰修来的福分。她年纪还小,不谙世事,还请皇上别怪罪。

    李治欲言又止。

    韩国夫人:自从正德二年入宫,算来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承蒙皇上体恤爱护,臣妾自是感激不尽。现在看来,我陪伴您左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治:别胡思乱想,你只不过是偶染风寒,静养几天,应无大碍。

    韩国夫人:我自己的病,心里最清楚,您就别再宽慰我了。今后皇上一定要多保重。您的头疼病最忌思虑过度,现在朝中的事已经够多了,千万别再徒增烦恼。

    李治:(动情地)后宫粉黛三千,知我心意的只有你一人。

    李治拿过药盅,轻吹了几下,递给韩国夫人。

    韩国夫人:(抿了一口,放下药盅)我十八岁嫁人,二十七岁改嫁,前两个丈夫都是薄情寡义之徒,而皇上您儒雅温柔,让我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与快慰。十年了,知道您心中有我,就从未有过其他非分之想。现在,希望皇上一定要答应我惟一的请求。

    李治:你说吧!

    韩国夫人:我死后,务必命贺兰扶我灵柩回并州老家。我知道皇上您喜欢她,您要真的喜欢她,就不要把她留在身边。

    李治面露疑惑与不悦之色。

    韩国夫人:父亲早逝,我自小与妹妹相依为命。她的性情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现在时日不多,有些话不得不说了。媚娘自幼争强好胜,又城府极深。记得小时候,父亲送了我一瓶玫瑰香精。妹妹知道以后,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我把香精送给她。她说姐姐的心爱之物妹妹不能要。我们相持不下,最后她说既然姐姐也不肯收回,那么就都别要了。她竟然把香精打得粉碎……

    韩国夫人剧烈地咳嗽起来。

    李治低下头。

    韩国夫人:(缓和一些)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她又缺少几分心机。这些年来,我一直蒙皇上宠幸,妹妹不是不知道。她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一切都在她的眼中,我想她对皇上是一片忠心,对我也是非常忍让的。她为皇上日理万机,不论后宫朝堂,事事都为皇上分忧解难,满朝上下无人不服。说来也很不容易了。就她的性格,是不会容忍我们的。媚娘的心思有时候真让人猜不透。真不敢设想,我一旦不在,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皇上,您要是真的喜欢贺兰,就千万不要让萧淑妃的惨剧降临在她的身上。

    李治:你太多虑了,我一定会照顾好贺兰的。

    韩国夫人还想说什么,但满腔忧思,却被剧烈的干咳打断了。

    9议事殿 白天 内景

    上官仪及几位老臣一见李治,都齐齐跪下,且皆面色凝重,神情庄重得令李治略显诧异。

    李治:上官大人,出什么事了?

    上官仪:臣有一密折相奏!

    李治:(不解地笑)奏折?明天呈不行吗?干吗这么急急火火的?

    上官仪:二圣临朝,堂上不是事事都能讲的,且此事事关大唐江山杜稷,如皇上不当机立断,则后患无穷,悔之晚矣!

    李治:这么严重?

    上官仪:臣主张立即废后,事不宜迟,以防江山旁落。

    李治听罢一愣,心中立刻翻滚起来。

    上官仪:臣已连夜联络了几位老臣,拟好废后诏书,就等皇上的御玺了!

    李治惊异地看着眼前跪拜的重臣们,一时不知何以回答。但很快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他左右打量了一下,身旁只站着王伏胜及一位年轻的太监。

    李治:伏胜,这儿用不着你们了,下去吧!

    王伏胜及年轻太监转身下。但到门口,王伏胜却突然站住,看着小太监走出寝宫。

    李治:伏胜,怎么回事,我让你下去!

    王伏胜转身,跪在重臣旁边。

    王伏胜:皇上,废后诏书我也参与了。

    李治:(惊讶)怎么?你们…开什么玩笑!

    上官仪:臣等绝无心情开玩笑!皇上最近龙体欠安,又恰逢韩国夫人病重,内忧外患,眼睛就疏忽了,对许多事也没了戒心;而臣等却看在眼里,心急如焚,殚精竭虑,为社稷安稳寝食不安!

    李治:你们看见什么?

    上官仪:〃病龙不长久,朝堂飞凤凰。日月当空照,终究是明月!〃皇上恐怕是第一次听此歪诗,这已经成了最近京城市井脍炙人口的歌谣了!

    10武则天寝宫 白天 内景

    武则天与道士都行真面对面相坐,周围墙上挂着八卦图,四处飘着画有道符的黑色长纱。

    武则天:(看着眼前的郭行真,笑)没想到那个二十年前并州清平观的小孤儿,眉清目秀的。如今也得道成仙了!

    郭行真:得道成仙不敢讲,但二十年潜心读经,耳听目染,的确长大了不少,粗略明了些事理!

    武则天:我是喝仙业河水长大的,血里蕴藏的是并州的禀性,记得那年就是全真道长送我入的官。宫中几十年风雨,出门有人抬,入门有人侍,耳边尽是〃千岁,万岁〃的呼声,鸟声就被冲淡了,和家乡一起渐渐没了踪影,梦一样,只是被人像仙一样供着,心里总有些不安,很想做点什么,不知道这二十年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道长的一番语重心长!是否对得起大唐子民的心思指望?!

    武则天的语气逐渐深沉,心事就沉重地流了出来。

    郭行真:皇后,臣一路行来,眼见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家家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啸聚山林的响马盗贼尽被剿灭。一路赏心悦目,无所用心,只做了一场清梦,等一睁眼,就到了长安。不过,臣做的这场大梦却颇为有趣。臣梦见百鸟竟会人言,争相对我诉说他们的离惜别绪、喜怒哀乐。我问这些鸟儿,跟我说些什么?它们说:望真人在凤凰面前为我们美言。可见大唐国运昌盛,皇后功不可没。连鸟兽都知道您的美意,渴望在您的翅膀下得到庇护。

    武则天:(笑)你的梦做得果真漂亮伶俐。但愿现实真如此,也就没亏待我几十年的精气神儿……

    武则天抬眼,看见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口,神情慌张似有话说。

    武则天:你进来吧。

    小太监(与王伏胜同在李治处的),轻步上前,在武则天耳边耳语,武则天脸色陡变,半天没出声。

    武则天:……知道了,你下去吧!

    11议事殿 白天 外景

    李治明显比刚才烦躁不安,来回踱步。

    李治:就这么几句狗p不通的顺口溜,能把朝廷搅到哪儿去?上官大人过虑了吧!

    上官仪:那就请皇上微服出宫,当下满街流行《病龙歌》,公开叫嚣皇后篡位,连孩子都朗朗上口。

    李治:胡闹!传我的旨,凡唱此歌传此谣者,杀无赦!

    上官仪:皇上,屠杀百姓无济于事,这不是个办法!

    这时,老臣裴贞进言。

    裴贞:臣有一重要物证呈皇上过目。

    李治接过绢帕。

    裴贞:皇上请看此绢帕纹理细腻,经纬呈米字交叉,是内务府专供后宫的上等羽纱,而所谓《病龙歌》文字粗浅,华靡不实,颇似宫内下流小调的曲风韵脚!

    李治:这么说歌谣是由后宫炮制,然后传入市井的?

    裴贞:皇上明察!您还记得贞观末,有太白星昼现,当时众星官皆云是&039;女主昌〃的征兆,民间又有妖书《秘记》流传,称唐三世之后,异姓女王主有天下,当时,长安城术士云集,人人皆设坛作法,妖言惑众。

    李治:记得,不都给杀了吗?当时城里一时血雨腥风,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裴贞:您记得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进言说,这妖主已进入太宗皇帝的内宫,可不知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追查下去。

    李治:先帝认为那些低微的才人宫娥没有翻天动地的能量。

    上官仪:可是今非昔比,时势造人啊!如今城里又出现了一批妖言惑众的魇胜术士,又抬起贞观末年的老调子!

    李治用手抚颜,看出他的头疼痛又犯了。

    李治:她的性格家赋,所作所为我都很清楚。可是,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患难与共……

    裴贞:现在城中术士再次云集,无风不起浪…

    上官仪:这些妖言必有主使,否则成不了这样的声势!

    李治:亲情与社稷,孰轻轨重,我还是能够分清的。

    李治心中充满矛盾,他对武则天的心情是复杂的,因此他难以决断。

    王伏胜:圣上,最近皇后那来了个道人,神神秘秘的,连贴身宫女太监都近不了身,您看……

    李治:(轻声嘟囔)媚娘……媚娘…你们要我怎么样?!

    王伏胜:(小心地)您看是察,还是……

    李治终于爆发了。

    李治:(大喊)去察呀!给我察!

    他的声音陷入绝望,随即更用力地揉着双额。

    李治:我的头疼病最忌思虑,这么多年的血亲相残,让我实在……你们应该体谅我的心思,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上官仪:皇上还是痛下决断的好,否则臣下们更加为难。

    王伏胜拉了拉上官仪的衣袖。

    王伏胜:皇上的意思我们都领会了,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14武则天寝宫 白天 内景

    武则天当堂正襟危坐,盘腿于蒲团上,双目微合,全身素白,不施脂粉,头发披散。

    道士郭行真手持一个装满花叶的竹编值箩,手杨撒着篮中败叶。口中念念有词,一时间武则天头上肩上都歇着零星的花叶,宛如处于静立于腐花秋叶之中,很美。

    小太监疾步而入,话说得断断续续。

    小太监:皇后,……皇后,上官大人他们来了!一伙子人,正急急地往您这走呢!

    武则天:(镇定)还有谁?

    小太监:还有……皇上!皇上也来了,带着王伏胜,王师傅!

    武则天:知道了……你下去吧…行真,继续。

    15后宫甬道 白天 外景

    李治身后跟着王伏胜,上官仪及几位心腹大臣,走得气势汹汹,个个峨冠博带,神色威严,全然不理两侧纷纷跪拜的宫内侍从。

    16武则天寝宫 白天 内景

    武则天:行真,兴许明天我就和你一起回并州了。回去以后,我就买几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住在观里,粗茶淡饭,潜心读经。

    郭行真:皇后过不了这样的日子,您的命与淡泊相冲,我倒是看见您眉间紫气冲天,预示着您的命数才刚刚开始!

    武则天:你怕吗?行真。

    行真:皇后忘了吗?臣是道行中人,得知世事纷杂凶险,是为常情。应付世界,贵有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如湍流中的一片孤叶,几经沉浮,终能化险为夷。况且贫道是并州人,生下来就已经成了恐怖的敌人…

    17。后宫甬道 白天 外景

    李治走着,走着,脚步就慢下来了,后面的人也跟着压下脚步,面面相觑渐露焦急,李治轻抚额头,干脆停下了脚步。

    王伏胜:皇上头又疼了?

    李治:有点儿……现在是什么年?

    王伏胜:麟德元年

    李治:麟德元年,十九年,算来媚娘与我有十九年了。伏胜,你肯,肯定皇后……

    王伏胜:臣肯定。

    上官仪:当断不断,遗患无穷,皇上,去晚了恐怕那道士就要溜了。

    李治:(打断)走吧!

    一行人纷沓而行,很急的样子。

    18武则天寝宫 白天 内景

    太监:皇后,皇上已经过了牡丹园,中途停了一会儿,好像头疼病又犯了!皇后,您赶快拿个主意,最好让郭道上避一避,免得给人口实。

    武则天:你先下去,就在院子里等着,别动!

    武则天深呼一口气,睁开了眼睛,脸上突然有了游戏的神情。

    武则天:行真,还记得家乡的《花儿》吗?唱一首给我听听,就唱《彩云飞》吧!

    郭行真先是一愣,然后清了清喉咙。

    行真:(唱)……左边的黄河右边的崖,山头口里(哈)有一朵朵彩云。

    武则天陶醉地听,不自觉地和着唱起来。

    武则天:(唱)云彩搭桥你过来,心上的花儿(哈)清慢慢来……

    李治一行此时已进院子,听到歌声,略迟疑了一下,李治皱紧了眉头。

    武则天和郭行真看见了满脸怒容的李治,连忙收敛了歌声。

    武则天:(笑容宜人)皇上……

    行真:贫道郭行真叩见圣上!

    李治不容分说,劈头盖脸一通责难。

    李治:魇……胜……之……术!贞观末年,长安城内妖气纵横,术主集结,借祈福占卜的名义大行不义,纷纷设坛作法,搅民心恍惚,民智钝结。先皇调此术颠倒天地正气,张扬魔界渊薮,遂下旨明令禁止魇胜繁衍,并列入唐律,持续至今。法典清明,难道皇后认为大唐法律只对平民,对您就可以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吗?!

    武则天收了笑容,神情异常庄重,慢慢起身。

    武则天:皇上想废我,随手就可以拈来种种理由,干吗非得捏造罪名?!皇上还记得我跟您说过的清平观,那个叫郭行真的孤儿吗?就是他,今天已经长大成人了。

    武则天回敬的一番话让李治摸不着头脑,如同干柴掺水,点不着火星。

    武则天:我最近噩梦缠身,心智烦乱,就从老家寻来一个道士,一为祛魔,二来为了听听久违的乡音,怎么我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吗?难道家里来个道士,还远非术上,就成了大搞魇胜之术,就罪大恶极,如贞观末年的妖术之灾了?!

    李治一时语塞,他转脸望着上官仪。

    武则天:其实我知道皇上早晚会来,只是没想到还带着这么多人。您贵为天子,立后废后,理当易如反掌,如拂去袖上的微尘,何必劳驾众多老臣陪驾。其实,我早已备好了行囊,就准备明天一早同都道士在锦还乡,安稳地过我的并州小女子的清贫日子。

    沉默。怒气由于没有遇到抵抗而显得无的放矢,沉重地僵在那儿,压得每一个人说不出话来。只有上官仪干咳了两声。

    武则天:上官大人,您一向慈眉善目,今天怎么也竖起了眉头?真是奇怪了,难道这宫里果真如郭道士说的,有股子邪气?

    上官仪振作精神,开始陈述。

    上官仪:立后废后不像皇后说的那么简单。虽为皇上家事,但关系着社稷利益,皇后可否知道近日流行于长安市井的…

    武则天:(掏出一绢帕)大人指的可是这首(龙眼)吗?如果大人非要把废后扯为国事,要为我出宫找个理由,那我就不得不理论,省得出了宫还留个骂名!王伏胜…

    王伏胜:(心头一惊)臣在。

    武则天:我平日待你如何?

    王伏胜:皇后向来待我不薄,这是有目共睹的。

    武则天:那你为何以冤相报,以仇相答?

    王伏胜:我不懂皇后的意思!

    武则天:不懂?得利,你进来。

    小太监入,不敢看王伏胜的眼睛。王伏胜汗如雨下。

    武则天:得利,你把实话说给皇上和上官大人听。小太监:(跪下)皇上,这诗是师傅差人写的,后来流传出宫,满世界都是了,写诗的人也是太监,师傅把他送走了,再也没见过他。

    李治怒视王伏胜。

    李治:王伏胜,这可是真的?

    王伏胜低头不语,李治和众人都感到受了愚弄,面面相觑。气氛顿然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