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抗日之白眼狼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华人矿工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华人矿工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华人矿工

    周铁成的住处离刚才发生冲突的地方并不远,也是茅草屋,但明显比刘庆斌刚才看见的那些屋子要大许多,门前也干净了许多。

    屋内除了睡觉的茅草堆上有几床被褥外,就是一些锅碗瓢盆和杂物。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多余的物件。

    “公子,屋里乱,您多担待!”周铁成早已看出刘庆斌不是寻常人,因此有些自惭形愧。

    刘庆斌也不言语,四下看看也没个坐的地方,索性一坐在了茅草堆上。

    “老周,你和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庆斌单刀直入。

    周铁成叹了口气:“这事说来话长了……”

    1902年,英国战胜布尔人之后,鲸吞了德斯兰瓦尔和奥兰治两共和国。德兰斯瓦尔是一个盛产黄金和钻石的矿产胜地,也是南非的经济支柱和命脉。然而经历过这场战争,矿业凋蔽,矿坑由七千多处锐减到四千多个,税收大减,失业大增,整个南非经济趋于崩坏,政局动荡。要恢复南非政局和经济正常,首先就要从恢复德兰斯瓦尔的矿业着手,为此英国决定从中国引进劳工。

    选择华人劳工,一方面在于南非当时还是一块未曾开发的地,生活在那里的白人很少,而且每日的工资很高。因此,金矿业主们强烈要求英国的殖民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媒体上把华人描写得出奇好:“华人头脑发达。拥有美国北方人的冲劲和机智,犹太人的理财和经商的能力,苏格兰人的冷静和获得欲,土耳其人的忍耐和中庸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世界各优秀民族的长处,中国人一样也不缺。

    但是出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件很奢望,甚至很可怕的事。一开始,对于英国人天花乱坠的招募矿工,去国外淘金的通告,这些老百姓起初并不太相信。受尽洋人欺凌的他们。去外国,恐怕有“羊入虎口”的心理恐惧和隔阂。再者,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背井离乡”是人生失败中的失败。对不可知的国度。更是心存芥蒂。

    早期时。清朝严禁臣民迁往“蛮夷之国”,在他们看来,华侨入海。非奸则盗,捉到了就当作“浪民”、“顽民”、“乱民”看待,就地斩首。时过境迁,后来的大清帝国在列强的逼迫下,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劳务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严禁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输出。向外输出大批劳务也同时成为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绪三十年,中英两国签订了招募华工条约,即“中英会订保工章程”。清政府以牺牲劳工权益为代价,将劳务输出,办成一件“好的买卖”,以出国1名契约工收保工费3元、到南非后每人每年再向清廷领事纳税3元为条件,同意向南非输出劳工。因为官府的热心帮忙,招募工作就顺利了许多。中国的老百姓历来都相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