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杀 > 第一百二十章 军令

第一百二十章 军令

    还是上次在樊城见左良玉的地方。

    不过,宽大的院子中早已站满了戴盔披甲的大小将领们。

    各式的棉甲、布面甲、铁札甲和鱼鳞甲,以及各种瓣形明铁盔、钵盔、白毡帽、甚至少见的凤翅盔,让整个院子俨然成了明军盔甲的博物馆。

    此时,这些大小将领们大都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乱哄哄的,也没个什么队形,更没有人出来维持秩序。

    穿着棉甲的李平和赵进也不好往前凑,在门口交出了随身的腰刀后只在人群后面找了个地方站着。

    伸直了脖子越过人群,李平好奇的往前看,隐约中能看到左梦庚、陈可立、方国安都在厅中坐着,也不知道今天是个什么紧要之事?

    不知等了多久,在几声吆喝声中,大小将领们终于稍微安静了不少,但还是有一些嗡嗡声。

    接着,左良玉的声音传了出来。

    不过,今日这左良玉的声音并不如往常般洪亮,不仅低沉了很多且还有些沙哑。

    李平本就在后面,因而有些听不清。

    断断续续中,李平只是听明白了左良玉开始讲的是贼军势大、我等深受皇恩应精忠报国等等,并且还反复强调着。

    当讲到北方的形势时,院子里终于彻底的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开始了倾耳细听。

    李自成、罗汝才联兵四十万自河南席卷而来,南阳、汝宁等府皆破,官军众多人马失陷于敌阵,贼几不可挡。张献忠等群盗也大有共同合兵进击之势,今晨急报“义阳三关已被攻破”……

    当听到义阳三关已失时,本已安静下来的人群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声音,人们都禁不住大声议论起来,惊讶、惶恐、不安的声音瞬间不绝于耳。

    义阳三关的战略意义大家显然都是门儿清。

    李平的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他转头去看赵进,赵进也正在看他。

    两人面面相觑,但并没有说话,也许是曾经军旅生涯的习惯使然吧。

    在嘈杂声中,左良玉一声突然异常洪亮的“诸将听令”终于让大家再次安静了下来,接着有将领开始被喊名上前接令。

    这个李平倒是听赵进专门教习过,此时绝不可言语或姿态不端,这老将别时不在乎,这时却绝不含糊。

    要是此时有人不知深浅、坏了规矩,左良玉断不会手软和顾念情面。

    听着几个人被调派的防区,李平努力在脑中构建着他们的部署位置。

    虽然是来打酱油的,但这些重要的部署却也是需要掌握的,如果连友军都不知道在哪里,逃命又怎能逃得好!

    突然,一声“游击李平可在?”的叫声直接把李平吓了一大跳。

    李平四顾而望,场面有些诡异,再看赵进正对着他瞪大眼睛点头,他才确定自己真的没听错。

    虽然不明所以,但李平还是立即急忙大喊起来:“末将李平在”。

    然后,他就脑袋发着木挤进人群,在众将的目光和退让中急忙向前。

    出了人群后,李平在厅前赶紧抱拳面向厅中而立,头也一并低了下去,并再次大喊了一声:“末将李平在”。

    “游击李平听令:命你部务于后日至樊城以西的羊皮滩南岸设防,必不可使贼军于此过汉水,如有违令,军法从事。”左良玉严肃的说。

    “末将李平接令。”

    李平一边大声答着一边抬起了头看向厅中,此时厅中的诸人也都在站着,头戴银色凤翅盔且一身银甲的左良玉正站在厅中的正中位置看着他。

    凤翅盔是中国较为传统一种盔形,也是我们在大多数影视作品和画作中看到的那种两边带小翅膀的头盔,并几乎是中国经典武将形象的标准盔。

    当然,关于它的起源有本土派和外来派两种观点。

    这种盔大致起于唐代,大体发展成熟于宋代,随着清代统一头盔制式并全部采用钵盔而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明代凤翅盔多数为金银两色,并一般只有大将和近卫仪仗们才会佩戴。金银二色也是大将们和有权有钱的精锐亲卫小队最常见的铁甲颜色。

    金色此时并非由皇家所独有。

    明代的军队喜欢五颜六色,但最喜欢和认为最高贵的还是金银二色。因此,有时候只要发现官军中有金甲银甲扎堆,通常就可以找到一支官军的中军所在。

    “听左副将和几位将军常言,游击李平所部虽新立不久,但精于操练,又养精蓄锐数月,战力颇强,粮草武器补给也较为充足,可担大任。我此番委尔重任,可有信心?”左良玉出人意料的询问起来,声音也亲近了不少。

    李平眉头大大的一皱,但抬起头后却满脸肃然的慷慨陈词道:“请将军放心,只要李平还有命在,就决不让贼军从羊皮滩过江,更断不会让总兵大人失望。”

    李平很清楚此时容不得他说别的、想别的,管它啥情况也得上,先接着再说,唱高调这种事必须得会。

    “好!好!既如此,我再予你些精良器械,助你守稳江防。”左良玉看李平面色坚决沉稳,并没有像厅外绝大部分人那样流露出迟疑和惊惧,十分欣慰。

    左良玉心里还想,难怪方国安和儿子左梦庚都说李平好,让自己多给年轻人机会,这小子能救下他左家儿媳决非偶然。

    也许,这小子真会是他的虎将也是他的福将!

    在李平的身上,左良玉仿佛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反正那股子沉稳的劲儿,装是绝对装不出来的。

    左良玉也算是看人看老了,他觉得应不会有什么差头。

    况且,李平的兵他也派人悄悄看过两回,都说真的练得好,打仗这种事,他还没糊涂。

    他老了,他的儿子日后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