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开元盛世 > 第581章 登闻鼓响!

第581章 登闻鼓响!

错!

    谢直都没搭理杨国忠色厉内荏那劲儿,你让高明去值守登闻鼓,正合我意!

    “殿中侍御史听令!将当值御史,以及敲鼓鸣冤之人,一起带到金殿上来!”

    “属下得令!”

    殿中侍御史听了,想都没想,直接领命,转身就走,只留下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满朝文武为啥是这个反应?

    因为,程序,不对啊……

    按照道理说,朝廷设立登闻鼓,就是为了给天下所有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哪怕是最后的一个机会,也是希望所在,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全天下的百姓说明白一件事儿——天子心里,有你们!

    实打实地说,登闻鼓设立之初,可能真的是为了百姓鸣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得作秀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敲响登闻鼓也是有要求的。

    第一个,你得是平民。

    注意哈,这可不是后世,后世随便扒拉一个脑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其中还包括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各种人身权利……这时候是大唐,人家可不认这个。

    平民身份,不是说的是老百姓,而是说的一个阶层,最起码什么部曲、奴仆之类的,都是排除在平民这个阶层之外的,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商贾,以及各种匠户、乐户,也不再平民之列!

    为啥要安排御史值守登闻鼓?

    值守御史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甄别敲鼓之人的身份,啥?你是个商人!?金吾卫,过来,先打他八十棍子,然后轰出去!

    第二个,想敲登闻鼓,也是要有程序的。

    一个普通的平民,受了委屈,到自己所在的县去告状吧,县这一级大唐的行政单位不接你的案子,你可以到州府去上告,州府也不接,才允许你来敲登闻鼓。

    啥意思?

    大唐即便设立了登闻鼓,也不鼓励越级上告,只有你的委屈,州县都不敢管,才允许你来告御状!

    当然除了上述摆在明面上的两点,想敲响登闻鼓告御状,在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多困难。

    比如,你是扬州人,想要告御状,你得先从扬州走到长安城吧?路途遥远,历时弥久,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你没有“介绍信”!

    后世拎着一张身份证,天下之大,尽可去的,但是在大唐,不成,越渡关津,你得有“过所”,也就是介绍信,上面还得写明白了,你是谁,从哪来去哪里,干什么去,要不然的话,你肯定走不出扬州范围,连淮河都过不去!

    说到这里,现实问题就来了。

    这个过所,恰恰是由州县的一把手来审批!

    扬州县令不接你的诉状,不管什么原因,难道他就原因让你跑到长安城告御状不成?告不成,一切还都好说,要是告成了,人家扬州县令,不得跟着吃挂落啊?你治下的百姓受了冤屈,你不能为人家伸冤,连状纸都不接,逼得人家不远千里跑到长安城告御状去?最起码,“无能”两个字的评价,就能稳稳当当地扣在他的脑袋上!

    那人家就是要去告御状,怎么办?

    碰上那种心狠的官迷,找个由头,就把这哥们给抓了,解决不了麻烦,就解决带来麻烦的人!反正你也受了天大的冤屈,再多受点,也没啥……

    碰上那种心善一点的,手段就能变得柔和一点了——不给你过所!你还想去长安告御状?闹呢!我看你怎么过淮河!?

    说句闲话,为啥历朝历代的京城,都被称为“首善之地”,京城的普通老百姓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别的不说,只说他们万一受了委屈,想要发声的话,总归要比穷乡僻壤的百姓们更容易一些……

    另外,大唐立国百年,只有武后当朝的时候,曾经大肆鼓励百姓进京告状,还特意甚至了东西两匮,用来收取举报信,甚至特意明旨发布,让各地州县不得阻拦百姓进京告状,不但不能阻止,还让他们善待告状之人,允许享受朝廷的邮驿系统,一路“公车入洛”。

    结果,告状之人,不绝于路。

    最后一问,大部分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前来告状,甚至有人拿这事当“公费旅游”,临到最后才胡编一个故事敷衍一番……

    到了最后,随着武后还政李唐,这种“鼓励”也人走政息了……

    闲话休提,只说这类现实性的困难,简直是多如牛毛,对于大唐的普通百姓来说,告御状,简直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然,登闻鼓摆在了皇城的门口,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政治态度而已,很少人拿他真当一回事了……

    但是,越是这种摆设一样的东西,焕发出真正的威力,越是容易震撼人心。

    你作秀,人家不当作秀来看,这叫虚让客碰上实诚人了,你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接待呗!

    而且,还得特别严肃地接待!

    既然是作秀,就要秀到底,不但要快速反应还得坚决处理,以此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要不然的话,开元二十三年,谢三郎以待考学子的身份,状告科举主考官李昂,如何会那么迅速地得出来一个结果,甚至还引发了科举主导权从吏部到礼部的让渡。

    就是人家谢三郎敲响了登闻鼓,震惊了整个朝堂,甚至可以说震惊了整个天下,李老三必须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事实上,自从那以后,关于登闻鼓处理的相关规定,也被不少人翻了出来仔细研读了一番,按照规定,简单来说,登闻鼓响了,不管是谁敲响的,都是通了天的大事,不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是捅破天的大事,所以,只要登闻鼓一响,天子不管在哪里,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处理,要不然的话,真有大事,耽误了,咋办?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程序问题。

    登闻鼓响了,俗称告御状,不管是谁在敲鼓,都是找天子李老三告状。

    虽然按照程序来说,李老三都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接待,但是,“将敲鼓之人带上金殿”,这句话,得人家李老三说……

    今天,李老三还没开口呢,谢直就越俎代庖了!

    最关键的是,当值的殿中侍御史,竟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反而转身就走,直接领命而去,看那架势,就算李老三亲自下令,恐怕都不能让他这么痛快……

    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

    一时之间,金殿之上,竟然因为三声登闻鼓响,变得寂静起来,慢慢的,气氛变得极其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