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暮汉昭昭 > 第二十五章 端倪

第二十五章 端倪

    黄门侍郎,虽只六百石,却是宦官当中正儿八经有着实权的官职。自秦时起,便是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的近侍之臣,通召令,关通中外。所以很多情况下,皇帝对于外朝的上令下达大多都通过黄门侍郎,而外朝于皇帝的谏言也多有尚书台转呈于黄门侍郎后,才递交给皇帝。

    对于封谞、徐奉为黄门侍郎的这一事实,刘辩其实并不奇怪,他甚至觉得很通情理:“如此,杨公近日可有什么谏书呈于陛下。”

    “杨公国之栋梁,自然是有许多谏书的。”

    刘辩摇了摇头:“除了什么进我为太子的事,可还有其他紧要之事。”

    “杨公并未有进殿下太子之论。”

    刘辩听闻不免尴尬:“老爸,你这成了中常侍才几年?说话便如此拐弯抹角,要紧事!你可知何为要紧事?”

    史子眇坦然笑言:“殿下可是说太平道?”

    “自然如此,不然,我们之前说的这些都是废话吗?你与我说的封谞、徐奉也是废话吗?”

    史子眇摇头轻笑:“这太平道事,老臣当真不曾听闻,杨公的谏书老臣自然是看不到的,便是这些日间与陛下私谈,却也未曾听闻一二。”

    “果真如此了。”刘辩缓缓点头,微微蹙眉:“老爸,众公卿呈于尚书台的公文,自然是要经过黄门侍郎,方能转呈于陛下跟前的对否?”

    “大多如此,大臣们谏书极多,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尚书郎官,凡有谏言,皆须由尚书台批阅,择重呈于禁中官吏,起初是由王甫、曹公转呈,如今便是由黄门侍郎,也就是封谞、徐奉转呈了。”

    “那这些转呈御前的谏书,最后将归档何处?”刘辩复问道。

    “若是要紧事务,自当与尚书台复议,若是些无关紧要之事,自当归档于兰台了。”史子眇如实答道。

    “至于这事物的紧要与否,自然是由转呈之人,也就是如今的黄门侍郎自行定夺的咯?”

    史子眇欲言又止:“或许如此吧?”

    “不是或许,是一定如此。”刘辩冷哼一声:“我是想尽办法不想让这太平道事发生,偏有这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意图阻挠,简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只是殿下,这封谞、徐奉二人倒不似张让,赵忠。居心叵测一说倒是牵强了。”

    “此言何意?”刘辩正眼相对,眉头却是蹙的更紧了些。

    “此二人倒是多像吕常侍几分,为人刚正,秉性纯良,据说此二人各自族侄皆为袁绍门客,多有走动,想来是倾向士人这边的。”史子眇解释道。

    “袁绍?袁本初?”刘辩愈发不解,喃喃自语:“这又是何意?”

    史子眇自也不知道其中关窍,索性不再言语。

    “我记得这袁本初并未出仕,却是一直戴孝家中,对否?”刘辩转身问道。

    “似是如此。”

    “这袁本初可是天下楷模,党人领袖,这般人物如何会与阉宦勾勾搭搭,老爸,你可不是打听错了吧?”刘辩甚是不解。

    “倒也不是说封、徐二人与袁绍有什么勾搭。”史子眇赶忙解释:“只是说这封、徐二人的族侄与其二人多有联系,想来也不过沟通亲情,袁绍并不知晓也不一定?”

    刘辩缓缓点头:“也只如此解释了。”

    史子眇见刘辩眉宇间稍有缓和,复又言道:“殿下,这封、徐二人依老臣所见,属实不坏,这二人也是信道之人,陛下也是格外器重,今日之后,便无需再继续盯梢了吧?”

    刘辩闻言一怔,猛然间盯着史子眇:“他二人是信道之人?”

    “不错。”

    “如此说来,竟也并不图利?”

    “图何利?”

    “我就实话与你说了吧!”刘辩摇了摇头:“这二人乃是太平道与禁中的眼线,专为掩人耳目,为太平道清除朝中阻碍用的!”

    史子眇闻言一怔,过了半晌方才言道:“这朝中公卿,除了杨公数月前有书呈于陛下说要提防太平道众,可就再无人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