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晋皇族 > 第五十八章 天阁议政(下)

第五十八章 天阁议政(下)

“臣等告退。”

    裴矩等人躬身退了出去。

    离开紫微堂,裴矩三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

    “你们说,王上到底什么意思?”王鸿边走边道。

    裴矩道:“还能什么意思,王上此番统一河北,必然要纳河北士族入朝为官。”

    “裴兄何必装聋作哑,王上很明显是想要让卢氏进入六部,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王鸿不高兴裴矩装瞎子。

    郑善愿道:“若非李春提出愿意让位,此事或许不会如此被动。”

    “这不是李春的问题,他在朝中毫无根基,全靠王上支持才做的工部尚书,一旦王上有需要,他自然会第一个站出来让位置。”裴矩道。

    顿了顿,裴矩眸子中泛着疑惑,“我只是觉得王上今日的反应有些奇怪。”

    “奇怪?”

    “是的,一开始王上要任命崔文瓀为内史令,其实态度很强硬,不容我等拒绝。可是让卢怀慎进入六部反而松了口,愿意大朝百官共决,这不奇怪吗?”

    王鸿与郑善愿仔细一想,还真有些奇怪。

    这北晋朝的百官,七成半都是并州的,最终结果显然易见,为何王上还要多此一举?

    王鸿想了想,道:“你们还记得么,王上先前说了,博陵崔氏不仅拿出了粮食,还有大量的土地,或许是因为这个,王上才会在对待卢氏以及崔氏的态度完全不同。”

    裴矩先是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不对,照你这么说,那王上应该征辟清河崔氏和张氏入朝为官才对,他们同样交出了土地。”

    “额”

    这倒也是个问题。

    看不透!

    三人心里面同时想着,完全不明白昭王这一举动的深意是什么。

    郑善愿道:“不管如何,决不能让卢怀慎入朝为官。”

    裴矩和王鸿同时点了点头。

    原因无他,当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之所以被先帝贬黜朝堂,与他们几人袖手旁观也有关系。

    若是卢氏入朝,只怕和他们不是一心。再者,卢怀慎代表的可是河北士族,一旦让他们团结在一起,这不是给自己培养对手么。

    紫微堂。

    姜承枭端起茶盏,美美的喝了一口。这是新试验出来的‘红茶’,十分甘甜。

    “庆则,并州现如今还有多少粮食?”

    虞庆则躬身道:“目前还有一座粮仓充盈,在十五万石左右,加上各地的一些救急粮仓中的旧粮,应该能凑齐二十万石。”

    姜承枭颔首,“那就好。”

    乱世,粮草等于黄金。

    手中有粮食,姜承枭才能睡得安稳。

    “王上,臣有一事不解?”虞庆则问道。

    姜承枭缓缓站了起来,踢了踢发麻的双腿。

    “说吧。”

    虞庆则问道:“相比较范阳公,高巽大人不是更适合进入六部吗?”

    在刚刚的议政中,姜承枭顺便任命了高巽为太师。

    对这个决定,裴矩等人没有拒绝。因为太师不过就是一个空职,不管事的那种。

    他们也明白昭王之所以笼络高巽,无非就是为了增强北晋的威望,稳定河北,吸纳天下的人才前来投靠。

    是故,这条任命很愉快的就通过了。

    姜承枭笑了笑,走到窗边,看着下方星星点点的火把光亮。

    “那你觉得,高巽大人能进入六部吗?”

    虞庆则微微沉思,范阳卢氏好歹还是河北第一大世家,卢怀慎本人更是做过六部尚书,这样都被否决了。

    高巽大人做过相国,且渤海高氏也是一郡名门,或许结果会不同?

    不对,只怕结果还是一样的。

    “应该不能吧。”虞庆则苦笑。

    姜承枭笑了笑,也没有说话。

    须臾,天色黑了下来,姜承枭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杜如明扭扭捏捏的走到姜承枭面前。

    “王王上,臣臣有话说。”

    一旁的虞庆则嘻嘻一笑,朝着姜承枭行了一礼,“王上,臣告退。”

    姜承枭点点头,虞庆则转身离去,路过杜如明身边的时候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