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晋皇族 > 第八十二章 回门

第八十二章 回门



    不日,宣和坊荡寇县公府。

    姜承枭陪伴着长孙清漪回门,事先得到消息的长孙夫人思念女儿,早早的在府门前等候,见女儿女婿回来,忙将他们迎回府中。

    进了内室,二人先向长孙晟夫妇行礼,随后便分之而坐。众人说说笑笑片刻,长孙夫人便拉着长孙清漪上了阁楼,而姜承枭也随着长孙晟去了书房。

    长孙无极今日并不在席中,听长孙晟说是昨日受了些风寒,未免传染他人,便在独自静养。

    “青雀,你对突厥有何看法?”长孙晟放下茶盏,饶有兴趣的问他。二人刚刚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突厥事情上,长孙晟这才问他。

    姜承枭沉吟片刻,缓缓道:“突厥的事情,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不过妇翁既然问起,那青雀就妄言一番了。”

    “你且说说。”

    姜承枭言道:“目前而言,突厥东西两部共同存于漠北,迟早会有一场血战。到时候不管谁赢,必将会出现一个完整且强大的突厥。而内部统一的突厥必定会南下劫掠大晋,他们自诩为马背上的民族,每个人都是战士,一旦南下必是举族而行,届时兵力很可能会超过三十万。”

    “突厥人彪悍,战马量多,骑兵数量远超大晋。单一骑兵作战,大晋并不占优,只能依靠长城坚守。不过固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妇翁在西域之举若是能重现漠北,突厥之患十年可除。”

    长孙晟微微颔首,到底是出自将门,见识非文人可比,“不错,目前我大晋的骑兵数量维持在七万左右,用的都是河套马场的战马,而且一人一骑,绝非突厥骑兵对手。吾在西域之所以能大败西突厥,最重要的是当地吐火罗等国的配合,若是在漠北与突厥决战,不利。”

    “青雀对此可有什么想法?”

    姜承枭想了想,说道:“扼杀威胁于摇篮之中,时刻注意草原动向,在这场东西突厥决战之中,无论谁赢,大晋需得立即出兵攻打胜出的一方,尽所有可能削弱突厥有生力量,逼迫其远遁北海寒地。如果不能让其离开龙庭,那么只能分而化之,让漠北诸部族永远不能统一,此方是大晋之喜。”

    “如何分而化之?”长孙晟目光一闪。

    “可用汉之旧制,册封拉拢实力较弱部族,让其与其他部族火并。同时,我大晋可居中为那些实力弱的部族提供支援,让其不断内耗,直到势微之时,一举出塞将其歼灭。”

    不过他心里想的却是不同,自古以来草原部落就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如野草一般无法燃尽。在工业革命之前,草原部落手中的骑兵就是纵横两千年的第一兵种。灭掉一个突厥,以后还会有契丹,女真,蒙古,总之他们不过是换个马甲而已。

    以目前的社会状态来说,只能对抗打压,不可能做到杜绝。个中原因很多,不过环境是最重要的。草原不似中原地区,他们常年处在风雨飘渺的环境之中,自然养成的侵略基因,完全是天然的。

    反观中原王朝,或许会强盛一时,但是一旦内部腐烂,草原便会乘机崛起进而南下窥得神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已经轮回了无数次。

    譬如现在的大晋,国泰民安,兵力强盛,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先帝时就吊打统一的突厥,迫其一分为二,西突厥远遁西域自谋生路。可是一旦等到大晋势微,这些部族就会如同饿狼一般扑上来。

    总结而言,根本没得根除的办法,除非将他们杀得干干净净,而且是那种每隔两年就要大军出塞,疯狂屠杀,或许屠杀个五十年左右,让草原千里赤野。亦或许,动用毒药,让北地变成荒漠,让那些部族无法生存,逼迫他们要么内附,要么灭绝。

    可惜,这种大规模的除草剂现在还没有。如果让他来做,他或许会选择第一种,也有可能会用姬周之策。不过,皇帝不会同意的。

    “此法属中策,不过支援他们,是否有些轻率。”长孙晟蹙眉,他与突厥的交道打得比较多,深刻明白突厥的狼性,一旦等他们强大,必会反身噬主。

    姜承枭颔首,言道:“妇翁担心的不无道理,只是目前而言,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一旦朝廷对他们下杀心,难保他们不会携手。”

    长孙晟笑着赞道:“人言赵王世子不过手无缚鸡之力尔,今日之谈,老夫再也不信外面的流言蜚语。青雀此番见识,远胜朝中一些尸位素餐的迂腐之辈。”

    言此,他冷哼一声,“腐儒之辈,误国大事。”

    对此,姜承枭倒是没有接腔,朝中关于突厥的事情大致分为两派,主战派的武将与主和派的文官。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很常见。

    稍微不同的是,大晋的文官主的和是“教化”,即将草原部族吸纳进来,设漠北总管府。不过这一部分比较少,而且以南方豪族为主。中原地区的山东士族以及关中贵族在这件事上完全不同意。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曹魏末年的柔然南下,将整个北方大地打成筛子的惨状。

    在这件事上,关中贵族与山东士族前所未有的统一,而主战的武将派也因此在朝廷中占据大势,这才有赵王与长孙晟分击东西突厥的军事行动。

    不过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在突厥威胁被降低的时候,主和派又开始抬头。

    “好在陛下圣明烛照。”长孙晟道:“吾在当打之年,必会为朝廷彻底解决突厥之患。”

    姜承枭微微一笑,对长孙晟的话倒是没有太多质疑,此人在对付突厥的手段上确实厉害的紧。

    长孙晟转而问他,“青雀可想过承汝父之志。”

    承汝父之志?

    这话他懂,不就是在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北地干突厥一票嘛。

    试探。

    一定是在试探他的志向!

    笃定这个想法,姜承枭正色道:“国有所需,必受差遣。”

    闻言,长孙晟满意的点点头。不说其他,这份果断的态度就让他满意,比那些斗鸡走狗的贵胄二代优秀太多。原先他一直以为这位赵王世子可能会因为身体缘故厌恶战事,不想他却有这份见识与谋略,与李二郎相比,孰高孰低,真是不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