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穿新鞋不走老路

第一百三十六章 穿新鞋不走老路

有这个能力,但独立营马上就要被高丽“招安”,并移镇勿良郡了。

    而且,暂时代理吏曹业务的赵遹也不赞成使用李俊,

    理由是要么统军,要么治民,

    想要兼顾,很容易出纰漏,搞不好两头都落不到好。

    徐泽知道赵遹没讲实话,他是担心这个当过“国主”的人会尾大不掉。

    徐泽其实不怎么担心,

    经过几年的连续敲打,李俊长进了不少,

    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底线,不会再做蠢事了。

    就算其人犯蠢也不怕,

    尽管海军中曾与李俊关系密切的将领不少,

    但同舟社军队各部之间交流很多,

    还有监曹和宪曹共同监督,就连新兵招募和训练都有兵曹统筹,

    不可能再出现五代之时的“牙兵”现象,没有人能将队伍单独拉走。

    徐泽确定的“瀛州令”是郑实。

    郑实是寿张县料粮押司郑成的长子,

    四年前,

    徐泽建港之罘湾后,又开拓海东郡,手下人才严重不足,

    曾要求郑成帮忙网罗熟悉编户厘田、征粮收税的底层管理人才,

    郑成便将自己的长子郑实、章元的长子章端等人,送给徐泽使唤。

    经过几年的锻炼,这帮青年都有了明显的成长,

    共建会的正常运作,海东的快速发展皆有他们的一份力。

    对这些愿干事,有闯劲的年轻人,徐泽当然不吝赏拔。

    章端已经就任篱州尉,郑实再出任瀛州令,

    两个很简单的人事任命,但在同舟社治下的影响极大。

    小吏或小吏子弟出身的人,年纪轻轻就走上了县尉、县丞,

    甚至县令的“高位”。

    这种不经都堂熬资历,就能实现阶层跨越的好事,

    在大宋是不可想象的,一旦公开,对人心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同舟社现在仅有赵遹、宗泽两个正牌“文官”,

    宗泽这个“科场孙山”还在试用考察期,很多机密暂时都没让他接触。

    赵遹不得不在很多事上,站在传统文官的角度思考利弊。

    对郑实、章端等人的任用,赵遹就持谨慎意见,

    提醒徐泽,此举只能应急,不可作为常策,

    否则,恐不利于同舟社日后收揽士人之心。

    这一点,徐泽当然清楚。

    就好比后世,某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是985博士,

    你却非要另行一套,公开使用蓝翔技校生,

    不仅拉低了你的企业形象,还打了所有从业者的脸。

    除非你能用远超同行的业绩,证明你的选择没问题,

    不然的话,不管是应聘者,还是合作方,

    都不可能把你和同行摆上同等地位看待。

    但以同舟社目前的“声望”,吸引精英人才来投是想也别想,

    总不能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做事了?

    再一个,大宋胥吏上升通道堵塞问题极为严重,已经到了不疏不行的时候。

    不解决这问题,即使自己取得了天下,

    若干年后,治下还会出现无数个“宋江”。

    堂堂穿越者建立的政权,岂能延续这条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