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十八章 改进

第二十八章 改进

便混编、穿插和白刃战后兵力减员,指挥层级打乱时,仍要能快速形成战斗力,没有很方便的军服标识体系,就很麻烦。

    照搬后世的做法是不可能的,如今完全不具备那个条件。

    而且,后世的军服体系,也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徐泽的办法是在改进服装式样、用料的基础上,增加军阶辨识体系。

    模仿秦代军服的设计理念,通过头饰、鞋子、盔甲饰物等显著标识来区别不同军阶。

    他还计划以后逐步推出军队荣誉体系,现在正在摸索中。

    “迁建分坊的事情有没有问题?”

    辽苏州的农业基础太薄弱,下限低,上限也有限。

    而且,作为港口城市,把所有的人全困在土地上也很不明智。

    徐泽在派出劝农官的同时,让手工坊也派出了几个人,实地考察对面的手工发展前景。

    和劝农官全是男性不同,手工坊多是女性。

    对大多数人来说,拖家带口去辽国发展,确实很有挑战性。

    张大嫂有些为难,道:“暂时只说动了大概七成的人。”

    徐泽早有预料,鼓励道:“差不多了,先过去把架子搭起来,无非就是发展时间慢一点,我们等得起。”

    “书院有没有什么困难?”

    徐泽问的是继任陈淳的陈集,后者回以微笑并摇头。

    陈集是个很实在的人,信奉多做少说。

    来之罘湾的时间还太短,没深入了解情况之前,不乱发表意见。

    众人领命后,均没有疑惑和补充意见,徐泽宣布散会。

    留下了梁义和张绍。

    徐泽对张绍道:“同舟社在辽国的战斗暂时停下了,下次战斗何时会打,打多大规模都很难预料,朝廷也迟早会和我们对上,必须预有准备。”

    “战斗经常化后,以往各营自训自用的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了,损耗的战兵要能直接补充,新兵训练就必须要经常化、规范化。”

    “由你负责,在全军范围内抽调骨干,组建教导营,初期只训练新兵。”

    “待积累一定经验和人才后,新兵训练营分离出去,教导营则转为训练军士,以后条件具备,还要能够训练军官。”

    张绍和徐泽私下的交流很多,清楚他的目标,没在多问,当即答道:“我这就拟订方案。”

    “别急,还有。”

    徐泽继续强调道:“还军队扩编不能停,但训练标准不能降,特别是纪律性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宁愿慢点,也不要急。”

    张绍点点头,问道:“经过这几次连续扩张,弓弩甲胄的数量严重不足,新兵营的训练科目要不要调整?”

    “嗯,这是个大问题,海东已经在实验水力锻甲,但等到量产还要一段时间,我们自制的弓弩费时费力,性能还差,还要慢慢积累经验。”

    “一段时间内,新兵想要好的弓弩甲胄,只能靠缴获和其他“兄弟部队”少量买卖了。”

    “训练就以长枪为主,战法以运动奔袭战法为主,不用一次成型,辽东隔得近,以后轮战会经常化,跟着甲种营上阵见了血,都会是好兵。”

    “比起仓促起事的农民军,我们的装备不是太弱,而是太强了,朝廷没有针对我们之前,训出好兵,又不引起官府的过度关注,才是我们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以同舟社目前的兵力和战斗力,迅速拿下登州和莱州不是问题。

    取得的两州武备后,部队战斗力又会上升一个档次。

    张绍作为新鲜出炉的教导营营正,从自己职司的角度考虑人装结合训练问题。

    听了徐泽的要求,知道自己是多虑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