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八十三节 世界中心(1)

第三百八十三节 世界中心(1)


    因此征服格鲁吉亚王国之后,巴赫拉姆沙大帝转头回军小亚细亚就拔出了尼西亚这颗钉子。将东罗马的势力,从小亚细亚半岛彻底驱逐了出去。

    上次打这里,有数千瓦兰吉卫队防守,他没有得手。这次进攻这里,只有几千地方军区部队,不堪一击。

    东罗马帝国是越来越不堪一击了。

    世界中心边缘化,对伽色尼帝国的冲击很小。因为伽色尼帝国的主要财源来自印度,而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哪怕他们位于边缘,依然不受影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中国和印度都是生产型国家,不管谁控制着交通,都有他们的位置。中国人如今控制了大航路,印度棉布依然是主要商品。跟三佛齐的香料一样,都是这时代少有的大宗商品。

    这些大宗商品,如今不走中东西亚地区了,所以东罗马帝国的财政立刻大幅度下降。可是印度不受影响,反而因为运输成本下降,他们能销售更多的产品,得到更多的利润。

    另外印度和波斯还能生产丝绸,虽然没有中国的产量那么大,但依然是重要的商品,能为伽色尼帝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所以伽色尼帝国,花钱买古拉姆这套招数,依然奏效。从外部逻辑,很难摧毁它,只有等他内部分裂。

    就连埃及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越来越依靠尼罗河三角洲的产出,手工业在失去了莎草纸这种龙头产品之后,已经大幅度萎缩。作为拥有尼罗河三角洲的马穆鲁克势力,发展不起来纯粹是管理问题。他们的人口管理很垃圾,不然这块地方不至于到了十九世纪,才有五百万人口。人口不足又极大的制约了手工业生产,商路现在开始不经过开罗输入欧洲和北非后,马穆鲁克集团也开始衰落。

    大航路如同奔涌的大河,河流上流淌的滚滚河水,正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伴随着商品流通的文化冲击,重塑或者加速了许多文明的进程。

    在东方,高丽和倭国受到了第一波冲击。高丽建立起了稳固的贵族科举制度,通过考试从两班贵族家族选拔官员,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统治;倭国则提前进入了平氏政权时代,天皇的院政体系,取代了藤原贵族的官府机构,从上到下渗透进了全国的庄园。

    大量中国典籍和密切的人员沟通和交流,让高丽和日本的经济也快速变化。高丽人对贸易并不排斥,开京港始终很发达,哪怕在海盗横行时期,也是繁华的港口,有阿拉伯商人常年往来;倭国则开放了大量港口,虽然大多数都是私港,海贸利润大量涌入平氏这样的新兴集团手中,武士阶层快速膨胀。

    高丽的封建经济,倭国的庄园经济,都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倭国,以前流行以物易物的情况,随着大量中国铜钱涌入,已经开始进入了货币经济时代。货币交易,极大提高了交易量。因为以物易物往往需要具备双重偶然性,必须双方都持有对方想要的物品才能交易。而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让交易变成常态,只要有商品剩余,就能产生交易。于是生产积极性变高,形成了大量商业市镇。

    黄金、白银和铜矿的开采,为倭国带去了大量中国商品,让他们提前享受到了富裕的生活,贵族变得十分奢侈。新兴的商业和武士阶层,也因为大量中国书籍的涌入,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快速提高。甚至涌现一批倭国才子,做的诗文通过海商带到大宋,也能得到好评。

    中国本身的影响也很大,作为大航道的开拓者和拥有者,也是大航道这条大河的源头,中国商品滚滚注入大航道。生产规模空前提高,大生产已经遍布各地。商业管理最为自由的燕王统治区,形成了一大批生产中心。山东的齐州、登州、胶州,东海的海州,都是发达的纺织业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最小的海州也有二十万人口;燕京府靠着对草原贸易,和燕云矿产开发,也聚集了三十万人口。

    广州的发展大大提速,珠三角优良的环境,催熟了这里的生产。良好的日照和灌溉条件,让棉花在这里大量种植,纺织业规模庞大。而且大规模使用水力纺纱机,因为中国没有孕育出发达的家庭纺织业,因此棉布一开始就是在作坊里生产,如今纺织业中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普遍形成,广州的棉纱生产规模巨大,甚至向山东输入棉纱,在这里的织布作坊加工后,大量出口。